高血壓基本認知
● 高血壓基本介紹
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、腦中風、糖尿病、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。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,受年齡、運動、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。由於血壓升高時,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容易被忽視。
定期量血壓是高血壓防治的基本功,若有高血壓家族史,又屬肥胖體型者,建議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習慣,採低油、糖、鹽及高纖飲食,拒菸酒、適度運動(1天至少運動30分鐘),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,並注意:
1. 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1次血壓,如果血壓低於120/80 mmHg,可維持每年至少量1次血壓。
2. 如果您的血壓範圍在120/80-130/80 mmHg之間,建議應立即改善生活型態如:戒菸酒、減重、規律運動、養成低鹽、少油、多蔬果之健康飲食型態與習慣,並尋求醫療人員評估後續血壓變化情形。
3. 若您的血壓超過130/80 mmHg,建議您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,以避免後續心臟病或中風發生。
● 症狀
高血壓無法依靠症狀診斷,只有血壓值才能告訴您,如果你正處於高血壓前期,也就是血壓值落在收縮壓120~129毫米汞柱的話,我們醫師會協助你,透過一些方法,防止健康狀況惡化成高血壓。大多數高血壓的預防方法,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達成,如果你能順利甩開壞習慣,如此一來,不僅能預防高血壓,也能促進身體健康。
腦神經症狀:頭重感、頭暈、頭痛、耳鳴、失眠、視力障礙、肩頸部酸痛、四肢麻木感等。
心臟症狀:通常在高血壓後期才會出現,包括心悸亢進、呼吸短促、胸部壓迫感等。
腎臟症狀:症狀出現時表示腎功能已經減退,症狀最多為蛋白尿,若發生腎功能障礙,則會有夜尿及水腫的情形。但其他因素也可能造成這些症狀,所以不能只憑症狀斷定是否有高血壓,應以正確量測之血壓值為判斷依據。
膽固醇過高對血壓之影響:
高膽固醇和血液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,隨血液的循環,滲入血管壁,使血管變成狹窄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,因而導至血壓高。膽固醇過高的原因,多數是因先天遺傳及後天飲食不當所引起,因此限制飲食應有很好的效果,但必須長期保持,否則無法達到防止動脈硬化的效果。
● 預防
1.均衡飲食:適當的飲食是預防高血壓的基石,減少高鈉、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,增加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和健康蛋白質的攝入。
2.規律運動:運動是降低高血壓風險的有效方法,例如步行、游泳或騎自行車,都是非常不錯的運動。
3.維持健康的體重:過重或肥胖增加了高血壓的風險。通過健康飲食和運動,努力維持正常的體重和體重指數。
4.限制飲酒量:過量飲酒可以升高血壓,因此限制酒精攝取是必要的。
5.戒菸:吸煙會損害血管,增加高血壓的風險。
6.壓力管理:長期處於高壓下會導致高血壓,學習應對壓力,例如進行冥想、瑜伽或深呼吸練習,對維持心臟健康至關重要。
7.定期測量血壓值:定期檢查血壓可以幫助您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,及早發現高血壓問題。
● 運動建議
如果您已經被診斷出患有高血壓,不必擔心,合理的運動可以幫助您管理這一狀況。以下是一些建議 :
1.適度運動 : 高血壓患者應該從輕量運動開始,例如步行。不需要長時間的運動,每天30分鐘,每週至少5天即可。
2.運動計劃 : 制定一份運動計劃表,標記在行事曆上,以確保持之以恆。找到您喜歡的運動,這樣您更有可能堅持下去。
3.尋找運動伴侶 :與家人、朋友或其他愛好運動的人一起運動,可以增加動力,讓運動變得更有趣。
4.咨詢醫生意見 :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新的運動計劃之前應諮詢醫生的建議,以確保選擇合適的運動和強度。
5.監控身體反應 :隨時注意身體的反饋,如果出現呼吸困難、胸痛或頭暈等症狀,應立刻停止運動並尋求醫療協助。適當的生活和運動可以幫助您保持心臟健康。請咨詢醫生的建議,制定適合您的計劃,並保持積極正面的生活方式。